【TVBS新聞網報導】
國內首度有不肖廠商,被揪到在「起雲劑」中,違法添加便宜的塑化劑,大賺黑心,正值敏感時刻,現在化工行只要一聽到「起雲劑」,態度都很低調,其實起雲劑是種「合法」的乳化劑,除了運動飲料外,不少果汁也會添加,主要在幫助混合均勻,不會上下分離,還能增加稠密感,讓賣相更漂亮。
把沙拉油先倒進透明杯,再跟水混合在一起。TVBS記者張靖玲:「在上面這一層黃色的是沙拉油,底下則是水,目前可以很明顯的看見油水分離的狀況,不過我們來做個小實驗看看。」
倒進白色粉末,粉末居然神奇地穿過上層的油,往下墜落,接著拿起筷子充分攪拌。TVBS記者張靖玲:「加入這個類似起雲劑效果的酵素粉,會發現混合的很均勻。」
這就是起雲劑的效果,讓飲料均勻混合,增添稠密,賣相變的更好。
起雲劑是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除了運動飲料外,其他像是芭樂汁或者蘋果汁,以及果凍等多半會添加起雲劑。
專家說,起雲劑不難買到,記者前往後火車站商圈化工行重鎮,店家只要一聽到起雲劑,氣氛立刻變敏感。第1家業者:「這個東西我沒有賣,所以我不曉得。」第2家業者:「沒有賣那種東西。」
或許正值起雲劑被抓到摻有塑化劑的當下,2家都說沒有。第5家業者:「我們沒賣。」
真的這麼巧,連續5家剛好都沒有賣,據了解,起雲劑的成分是阿拉伯膠、乳化劑跟棕櫚油調配而成,但棕櫚油成本是工業塑化劑的5倍,黑心廠商於是用塑化劑取代,好降低成本,大賺黑心錢。學者吳家誠:「環境荷爾蒙的作用是很強的,會讓男性陰莖變短,就是一種雌性化特徵。」
以成人來說,一般24到48小時就會隨著尿液排出,孕婦或是小孩則是高風險群,最新研究發現會影響小孩IQ,甚至有罹癌風險,就為了降低成本,不知情的飲料廠無辜商譽受損,無數民眾的健康,也成為黑心廠商牟利的陪葬品。
有關「起雲劑遭受DEHP污染」的問與答
Q1. 什麼是DEHP?
A1.DEHP為塑膠製品常用之ㄧ種塑化劑,無色、無味的液體。因可作為食物包材、血袋、橡膠管、化粧品及玩具的原料,所以一般的塑膠製品中通常可發現少量DEHP存在。
A2.DEHP毒性不高,屬於環境荷爾蒙的一種,可以模擬動物體內的天然荷爾蒙,影響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
A3.於猴子動物試驗之結果顯示,攝入的DEHP及其代謝物大部份會於24~48小時由尿液或糞便排出。
Q2. 什麼是起雲劑?起雲劑有什麼用途?常用在哪種食品?
A. 起雲劑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幫助食品的乳化,常添加在運動飲料及果凍,但也可能能用於優酪乳粉末等食品。
Q3. 是否所有的起雲劑均會含有DEHP?
A. 不是的。合法的起雲劑不會使用DEHP,除非不肖業者為了降低成本及增加產品穩定性等原因,而惡意以DEHP取代合法的食品添加物。
Q4. 我們平常就會吃到DEHP嗎?
A1. 是的。因為DEHP用途廣,使得各國在工業上大量製造,因而對環境造成不小的汙染,DEHP可透過飲水、食物鏈等途徑而被我們攝入體內。
A2. 依據各國包括英國、美國、瑞典、加拿大、日本、韓國及我國相關研究與調查結果,顯示透過飲食而攝入DEHP之情形普遍存在,國人每日自食物攝入DEHP的量約為1.029 mg。
Q5. 經由飲食進入人體的DEHP會排出體外嗎?
A. 會。此種塑化劑如果進入人體,大部分的DEHP及其代謝物會經人體的代謝途徑如尿液及糞便排出體外。
Q6. DEHP的毒性為何?
A1. DEHP對動物的急性毒性低,在高劑量時會影響大鼠的生育系統與提高發生肝臟腫瘤之機率,但對人類影響為何,目前還未有科學證據證明。
A2. 國家癌症研究中心(IARC)將DEHP歸類為第2B類致癌物,即確認為動物致癌物,但人類資料尚不充分。
Q7. 什麼是「環境荷爾蒙」?
A1.環境荷爾蒙泛指「來自環境的內分泌干擾物質」。
A2. 一些人工合成化學物質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後,透過食物鏈再回到我們身體(或其他生物体內),它可以模擬體內的天然荷爾蒙,干擾荷爾蒙作用,進而影響身體內的 最基本的生理調節機能,又環境荷爾蒙化學污染物可經由母乳傳給下一代,因此環境荷爾蒙可能會影響生物體的生殖機能與發育。
Q8. 我國如何管制DEHP?
A1.我國環保署已於88年公告將DEHP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予以列管。
A2.衛生署亦參照國際間對食品塑膠包裝之管理規範,於99年11月22日 公告修正「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增訂塑膠類中DEHP之溶出限量標準為1.5 ppm以下,而食品中則不得添加DEHP。
Q9. 民眾尚有疑問,可以在哪裡獲得專線資訊?
A. 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消費者保護專線包括(02) 2787-8200~8208、0800285000(上午7時到下午11時),相關資訊亦可上本局網頁http://www.fda.gov.tw查詢/。
何謂起雲劑?
起雲劑作用類似界面活性劑,可使液體易於乳化,不易油水分離,使清澈透明的液體呈現雲霧狀的視覺效果,常常添加在運動飲料、果汁飲料中,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
起雲劑的配方通常是阿拉拍膠、乳化劑、棕櫚油、葵花油等不同原料混合而成。
何謂工業用塑化劑(DEHP)?
塑 膠工業中最為常見的塑化劑是鄰苯二甲 酸酯類(鄰苯二甲 酸(Phthalate acid) 的酯化衍生物)。為無色、無味的液體。因使得塑膠成品具有柔軟、易於彎曲、摺疊的性質,可作為食物包材、血袋、橡膠管、化粧品及玩具的添加劑,所以一般的 塑膠製品中通常可發現少量DEHP存在。毒性不高,屬於環境荷爾蒙的一種,可以模擬動物體內的天然荷爾蒙,影響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於猴子動物試驗之結 果顯示,攝入的DEHP及其代謝物大部份會於24~48小時由尿液或糞便排出。
所謂的塑化劑是指:在塑膠原料加工時,添加 塑化劑可以改變塑膠成形時的物理性質,使其物理性質變為較為柔 軟,易於加工;或是添加塑化劑後,可使得塑膠成品具有柔軟、易於彎曲、摺疊的性質。鄰苯二甲 酸酯可塑劑(Phthalate ester)具些許芳香氣味或無氣味的無色液體,中等黏度、高穩定性、低揮發性、易於取得、成本低廉及業界使用經驗較久,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於多數有 機溶劑中。
鄰苯二甲 酸酯可塑劑(Phthalates) 對身體的危害:
根 據國外研究,鄰苯二甲 酸酯類物質除於生產過程、使用或添加在聚氯乙烯(PVC)時會釋放到環境外,亦可經由垃圾掩埋場內廢棄的塑膠中釋出,並藉由 吸附於底泥或有機腐植質而散布至環境,可經由食物、空氣吸入等途徑進入人體。由於「鄰苯二甲 酸酯」為一環境荷爾蒙,屬於會干擾生物體內分泌的化學物質(內 分泌干擾素Endocrine disruptor;日本學者稱『環境荷爾蒙』)。環境荷爾蒙進入體內後會造成內分泌失調,阻害生物體生殖機能,引發惡性腫瘤,容易造成畸形兒。
目 前已證明,長期處在具鄰苯二甲 酸酯類的環境中,可能引發氣喘 現象、罹患毒性多角神經炎;進入體內後雖然九成隨尿液或排泄物排泄出體外,但仍有部分經過生物分解,從肝臟、腸、胃和腎臟吸收進入體內,還是對身體具相當 的危害性。污染環境後和再經食物鏈(飲食)或接觸等進入動物及人體 並影響生殖系統。進入人體後 後遺症禍延第二代甚至第三代。
國內首次發現廠商在食品添加物起雲劑裡,違法添加有害塑化劑,製造商昱伸負責人賴俊傑檢方聲押獲准;初步調查發現,賴銷售不合規定起雲劑長達卅年,原料供應遍及全台,甚至還有大陸、越南廠商。
五十七歲賴俊傑是國內最大起雲劑供應商,檢方表示,起雲劑如用精製棕櫚油調配後,可用於食品添加物,但精製棕櫚油成本高,賴俊傑為降低成本,一直使用工業塑化劑添加在起雲劑內,供應全台至少四十五家飲料、乳品製造商,甚至還包括健康食品的生物科技公司及藥廠。
檢方指出,棕櫚油成本是工業塑化劑的五倍,賴大賺黑心錢後,還到大陸東莞市投資設立一家產能相當大的起雲劑製造工廠,由於賴原料供應還有大陸、越南廠商,推測當地飲料市場也可能都被含有塑化劑的起雲劑「攻陷」。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表示,DEHP是一種環境荷爾蒙,對人體毒性雖不明確,但它太廣泛分佈於各種食物內,其毒性遠高於三聚氰胺,體內必須停留 一段時間才會排出,長期下來恐怕會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她表示,DEHP最早曾用於香料,讓油水融合、品質穩定,香氣更持久,不過,環保署於民國八十 八年將DEHP列為第四級毒性物質,確認它有一些毒性,為不安全物質。
孫璐西透露,DEHP是一種工業用塑膠軟化劑,主要 讓座墊軟硬適中,包括沙發、汽車座椅均會使用,化工業者也很納悶,為何DEHP會添加在食品中。她表示, 起雲劑是一種混合物,含多種配方,不肖業者以DEHP取代成本較高的棕櫚油配方,讓顏色更白、更漂亮;她推測,其他配方也有用塑化劑。
塑化劑(鄰苯二甲 酸酯鹽類)對健康的影響/林口長庚 臨床毒物科 林杰樑 教授
最近國內學者研究發現台灣人的體內塑化劑暴露劑量遠超過其他國家,引起國人相關的重視。根據2007年成功大學李佳璋 教授的研究,國內孕婦尿液中塑化劑相關 代謝產物的含量,高達先進國家孕婦的尿中塑化劑含量高8~20倍,同樣的陽明大學蔡美蓮 教授也發現國內國人每天由食物中攝取的塑化劑(DEHP,屬於鄰苯 二甲 酸酯鹽類的一種)的總量高達每公斤體重33.4微克,是德國人的3倍。已經逼近歐盟所規定每人每天的塑化劑(DEHP)最大攝取值每公斤體重37微 克,但遠超過美國FDA所規定每人每天的塑化劑(DEHP)最大攝取值每公斤體重20微克。國人暴露塑化劑的嚴重程度可見一般。
塑 化劑的健康影響,以前的研究大多集中於老鼠的探討,最近10年來在人類的研究,已經逐漸清楚。根據美國環保署認定塑化劑(DEHP)會引起動物的肝臟腫 瘤,為人類可能致癌物質,但WHO並不認為是塑化劑(DEHP)一種致癌物質。因塑化劑含有類似女性賀爾蒙的作用,長期大量暴露,恐引起罹患乳癌、子宮內 膜癌等女性賀爾蒙相關癌症的風險增加。孕婦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越高,其生產男嬰生殖器官先天性異常風險越高,男性生殖器官到肛門距離越短。另外國內學 者也發現孕婦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越高,孕婦體內的甲狀腺賀爾蒙濃度越低,如此恐怕影響嬰兒的腦部發育,造成智能低下。孩童長期大量暴露塑化劑在女童會 引起性早熟及乳房提早發育。性早熟的女童以後罹患乳癌、肥胖及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上昇。男童長期暴露塑化劑會引起女性化的頃向,造成行為偏差,會有喜歡洋 娃娃、扮家家酒。因塑化劑有睪丸的生殖毒性,男童成長後精子稀少活動力弱,易有不孕。塑化劑過度暴露,孩童也容易產生氣喘、過敏性疾病。
塑 化劑的使用理論上應使用在聚氯乙烯(PVC),不應該存在聚乙烯(PE)如塑膠袋、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如塑膠食物容器中。但是塑料的再回收 使用,加上分類不清,造成有些台灣的PE塑膠袋、PS、PP塑膠食物容器,含有少量的塑化劑。因此國內學者研究發現便利商店的塑膠便當盒加熱過後,其食物 中的塑化劑增加3倍,塑膠袋裝熱食也導致塑化劑含量大幅上昇。目前市面上能裝熱食的紙製容器大多數內層多有膠膜,換言之內層都有一層PE塑膠膜,並非使用 食用蠟,因此紙製食物容器只能再加溫(Re-warm)不適合再加熱(Re-heat),其實任何塑膠食物容器除5號PP外,都不適合再加熱或裝滾燙熱 食,5號PP食用容器的選擇,也應選擇知名廠商出品,標示有可微波者,才可用來加熱,最好能選擇無色且較有厚度者。保鮮膜也不適合用來覆蓋食物加熱微波, 萬一要使用時保鮮膜一定要距離食物2公分 以上,並且不要密封。含塑化劑的保鮮膜即使在室溫底下接觸含有油質的食物如:肉類、剩菜、起士(Cheese) 等,也會造成塑化劑污染食物。因此建議:
1、衛生主管單位請速訂定食物容器、塑膠袋及保鮮膜的塑化劑含量。目前衛生署草案中預定限制DEHP小於1.5ppm,DBP小於1.3ppm,應儘速實施,以保障全民健康。
2、外食族請量少購買塑膠餐盒便當食用,避免加熱。如選用紙餐盒便當食用,只加溫但避免加熱,微波時間越短越好,可把規定微波時間減半。
3、微波加熱食物時,儘量避免使用保鮮膜。萬一不得以要使用保鮮膜,記得留三分之ㄧ空隙,保鮮膜距離食物最少2公分以上。
4、含有油質的食物如:肉類、剩菜、起士(Cheese)等,即使在室溫下,儘量避免以保鮮膜直接接觸。
5、任何PVC材質加熱,其塑化劑都會揮發出來,可能被吸入或留存在地板上變成家庭灰塵,可能使誘發孩童氣喘病發作。因此,常常使用吸塵器清潔屋內灰塵。
6、高油脂食物如:油炸、肥肉、家禽的皮或是內臟類食品,應避免食用,以防過度攝取經由食物鍊累積的塑化劑或其他環境賀爾蒙。
7、孕婦及孩童為塑化劑的高危險群,更要注意避免暴露任何的塑化劑。
8、孩童使用玩具避免一邊使用一邊吃東西,最好使用完再用肥皂洗手。避免使用含PVC塑膠擦(plastic eraser) 。
9、孕婦避免化妝或使用香味十足的保養品或個人清潔用品,嬰幼兒也應該避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